7月8日,“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安全保障科学基础”B类先导专项进展调度会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和新疆生地所科研处处长周晓兵研究员主持,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陈发虎院士、安黎哲教授、马克平研究员、雷加强研究员和孙福宝研究员共6位特邀专家,夏军院士、张小雷研究员、陈亚宁研究员、康世昌研究员和马青山副总工共5位专项跟踪专家,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重点实验室处潘韬处长、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大气海洋与生态环境处赵涛副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项目和课题负责人、科研骨干、重点实验室成员等70余人参会。会议围绕B类先导专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安全保障科学基础”第二季度执行进展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展开讨论与指导。
B类先导专项进展调度会上,新疆生地所段伟利副所长代表专项组汇报了总体研究进展。专项以提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多维协同调控理论为目标,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典型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郝兴明、孟宪红、李宗省、段伟利四位项目负责人分别就水循环过程、水资源演变、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和风险调控等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进展汇报,展示了专项研究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与会专家对专项研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强调要深化地下水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完善水-粮-能-生态耦合机制,加强数据质量管控和国际合作交流。傅伯杰院士特别强调,各项目要突出研究特色,力争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系列标志性成果。张元明所长在总结发言中要求专项研究团队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站位,建立项目间协同攻关机制,聚焦关键科学问题,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为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安全关键问题深入研讨,达成多项共识,为专项研究提供重要指导,将进一步推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安全保障科学基础问题的回答,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专项和项目负责人在调度会上作进展汇报
与会领导和专家对专项研究发表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