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全球变暖加剧雪旱风险  暖雪旱将成未来主导形式
作者: 阿克苏站 更新时间: 2025-04-21

雪旱(Snow drought)通常指雪水当量异常偏低的现象,反映积雪和降水之间的平衡变化,是一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气候和环境问题。雪旱作为一种独特的干旱形式,主要发生在冬季降雪显著减少或积雪迅速融化的地区,对依赖于季节性积雪融水供给地区的农业用水会产生直接影响。全球变暖正在改变气候模式,对水循环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积雪累积/消融过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与积雪有关的极端事件正在增加,这可能引发更加频繁的雪旱事件发生。雪旱的成因可分为三类,一是干雪旱,由总降水量不足所致,再是暖雪旱,因气温升高导致固态降水减少,三是干暖复合雪旱,由降水少与高温协同作用所致,然而,这三类雪旱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各异,其主导区域及未来演变模式尚不明确。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稚研究员团队基于ERA5-Land和CMIP6多模型数据,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的雪旱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到2100年全球雪旱频率将分别为1981年的3倍和4倍,暖雪旱将成为主要类型,预计2050年占比达65%。值得注意的是,在SSP5-8.5高强度排放情景下,干暖复合雪旱的风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发生频率较历史时期增长3.7倍,暖雪旱频率增幅高达6.6倍。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雪旱变化主导因素从“干”向“暖/干暖”的主导地位转变。在空间上,雪旱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更为明显。

相关成果以“Patterns of Snow Drought Under Climate Change: From Dry to Warm Dominance”为题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旗下的《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读博士王川为论文第一作者,李稚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合作者还包括意大利国家委员会水研究所的Nicolas Guyennon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5GL114641  


图1:1981-2100年全球及21个子区域的雪旱频率变化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aka@cern.ac.cn TEL:0991-7885431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