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分队抵达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地环所所长刘禹、副所长孙有斌的带领下,科考分队一行40多人在新疆生地所座谈,并参观新疆生地所标本馆。新疆生地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董云社与科考分队座谈并带领参观。
刘禹在座谈中表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地球环境研究所承担“青藏科考:西风-季风历史演化及协同作用”分队任务,未来5年将基于西风、季风纵横断面的科学方案,在青藏高原5大综合考察研究区开展系统的黄土、石笋、湖沼、树轮等材料的广泛调查采样。以高准确度年代标尺和高分辨率多类型环境指标的提取和综合分析研究,建立最近13万年以来季风和西风气候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序列。分队来到新疆生地所交流学习,并得到新疆生地所的支持,将为今后的科考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董云社围绕新疆生地所的发展历程、研究平台、近年来的重大科研成果、研究所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人才储备机制等对研究所进行了全面介绍,并表示将大力支持地环所的此次科考。
新疆生地所副研究员马龙作了题为“中亚湖泊与地表过程”的报告,介绍了咸海、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的环境概况、特征、环境效应等,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湖泊水文过程的影响,湖泊水位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等。新疆生地所副研究员李稚作了题为“中亚地区水循环要素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的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水文、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化、生态-农业干旱、荒漠化过程加剧、草场灌丛化等问题。二位科研人员的报告吸引地环所科考队员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兴趣,他们踊跃发问,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将对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和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方案。
董云社介绍研究所
马龙作报告
李稚作报告
参观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