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雨滴“砸”向土壤时会产生气溶胶(悬浮水滴)。土壤虽然可以作为细菌的中间宿主,但是一般认为细菌无法在气溶胶形成过程中存活,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并不清楚细菌如何能够转移至空气中。
此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库伦·布伊及其团队,通过使用超高速摄影机、荧光成像和建模实验发现,降雨会带动微生物扩散,每一滴雨滴可以将土壤表面0.01%的细菌转移至空气中。尤其当雨点降速与小雨近似,气温与热带地区近似时,每一股气溶胶都包含来自土壤的几千个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在空气中存活逾1个小时。
虽然细菌转移的比例看起来不高,但是根据研究团队计算,每年由降雨散播的细菌总量可达10000万亿到800000万亿,全球降雨或能转移土壤中全部细菌的1.6%至25%,具体比率视土壤类型和当地气候而定。研究人员还将三种非病原菌土壤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丁香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形成气溶胶的过程可视化。
这一新机制能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细菌实现长距离传播的方式,而至于人们最为关心的,一场雨过后是否会引起人类发病率上升的问题,现阶段还没有明确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