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央视新闻客户端】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如何携手共建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
作者: 阿克苏站 更新时间: 2024-05-29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天(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

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工作人员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努力下,当地2024年野外繁殖朱鹮幼鸟首次突破100只;在祖国西北边疆,科研团队正将目光投向塔里木马鹿,为其“家园”分布和种群数量探明“家底”;社会公众、公益组织、志愿者等等,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携手共建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

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悉心呵护

朱鹮雏鸟(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朱鹮,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等级。最近几天,在河南信阳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的工作人员正小心地将新生雏鸟从十多米高的马尾松上取下,给小朱鹮体检、记录、佩戴环志。朱鹮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治学说,今年,他们已经在野外发现59对朱鹮筑巢,其中有48对孵出雏鸟136只。

黄治学:很有成就感,因为今年是董寨保护区首次在一年之内,发现野外自然繁殖朱鹮数量突破100只。大家如果见过朱鹮,就会发现它是一种非常美的鸟,它翅膀你看着是白色,但是展开之后,下面是粉红色、橙黄色,头是鲜红色;红、白、黄搭配起来,非常漂亮,有“东方宝石”“吉祥之鸟”之称。我们2014年首次在野外自然繁衍,到今年十年,已经成为野外朱鹮数量最多的迁地保护地,初步建立能够自然繁衍、稳定的野外朱鹮种群。

“东方宝石”朱鹮(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但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朱鹮数量急剧减少,野生种群甚至一度销声匿迹。而如今,黄治学带领团队攻克了诸如朱鹮引进、饲养繁育、疾病防治、野化训练与放归、监测救护等一系列难关。通过监测,团队欣喜地发现,野外朱鹮种群正以董寨为原点,逐步向周边市县扩张。

黄治学:朱鹮历史上一度认为是在中国已经消失了的,咱们国家是1981年在陕西秦岭的洋县,发现了幸存的7只野生朱鹮个体,非常珍稀。朱鹮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筑巢,喜欢在河流、池塘、水田里找吃的,2004年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我们这里考察,判断这里的环境适合朱鹮生长,就从别的地方引种过来,在这里自然繁衍、野化放归,让种群复壮,到现在我们大别山区野外自然繁殖朱鹮数量已经累计超过500多只,从董寨扩散到周边3市8县区,成为国内重要的朱鹮种质基因库和种源储备基地。

科研工作者的执着探索

除了保护区工作人员,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少不了科研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康介绍,他所在的动物行为与保护生物学团队先后开展了对西北地区蒙古野驴、普氏野马、藏羚羊、鹅喉羚等一系列有蹄类动物研究工作;而现在,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塔里木马鹿。

杨维康:塔里木马鹿的研究,是我们团队执行的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一个项目。雄性的塔里木马鹿体重可以达到200到250公斤,它的祖先从中国南方向西迁移到了塔里木盆地,受到天山山脉的阻隔,无法向北扩张,于是就沿着塔里木河流域生存繁衍,它是全球唯一分布在中亚荒漠河岸林中的鹿科动物,它主要在胡杨、柽柳林中生存,它对干旱的荒漠环境有一种特殊的适应能力。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塔里木马鹿在新疆尚有1万余头的记录,到本世纪初的时候仅剩不到500头。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塔里木马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供图)

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塔里木马鹿生活的家园一度破碎,呈现极度濒危的状态,也被我国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杨维康介绍,如今,塔里木马鹿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还不明确,而团队当下的重要任务,就是摸清它们的种群“家底”。

杨维康:没有细致、有效的分布区情况,也没有对它的生境进行一些研究和评价,因此对有效保护塔里木马鹿提出严峻挑战。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课题组开始开展了塔里木马鹿的野外调查工作,2023年我们在它的主要分布区放置了140台红外相机,昼夜不停地工作,想通过我们的研究调查查清塔里木马鹿的核心分布区和种群数量,为生境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并且为塔里木国家公园申报过程中规划、确界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2023年12月,看到红外相机里的200多张照片,团队成员喜笑颜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供图)

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生物多样性保护,更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当地正深入野生麋鹿活动所涉及的社区、村庄,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宣传和问卷调查,建立共管渠道,第一时间获得麋鹿受困的消息。保护区管理处安全保卫处副处长薛丹丹介绍,作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野外灭绝等级、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引种扩群、迁地保护、野外放归,我国麋鹿种群数量已达上万头,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领域野外种群恢复的成功典范;而这一过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薛丹丹:和一些中小学联合挂牌湿地学校,用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日、爱鸟周等主题节日为契机走进学校,以科普课堂的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到麋鹿及其栖息地。在去年,我们联合成立了麋鹿保护联盟,利用电网高塔的优势,架设监控摄像,监测保护区范围以外的野生麋鹿种群的生活状况,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监控发现其栖息地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是否受到伤害,能够及时提供帮助。

麋鹿(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这两天,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也传来好消息——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增长明显。目前,稳定生活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达到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80只左右;仅2023年,就新增野生东北虎幼崽20只、野生东北豹幼崽15只。黑龙江省东宁市林草局科普宣教负责人史晔介绍,园区在强化保护管理的同时,也将继续增加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的保障力度、扩大生态公益岗规模、开展入口社区建设、加强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工作,努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更加积极、有益的探索。

史晔:我们通过退耕还林、清收林地,进行补植、改造,科学合理修复栖息地,营造出虎豹喜爱栖息的红松针阔混交林,进一步加强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在虎豹公园这里实行严格管控,不符合保护和规划要求的各类工矿企业等产业都在逐步撤出,从而逐渐降低人为活动影响的强度。另外,黑木耳基地的建设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维持园区内居民的稳定,提高居民的持续发展能力。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东北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供图)

国家林草局: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林草局表示,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巩固提升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有序推动创建新的国家公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家公园法治进程,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崑表示,建立自然保护地,是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

金崑:根据相关研究,全球超过75%的陆地生态系统已经被人类活动直接改变,只有约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基本完整的大型荒野地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碎化和孤岛化现象明显,建立自然保护地被认为是该种情况下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我国近年来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科学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将实现保护规模世界最大、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百山祖冷杉(国家林草局供图)

同时,国家林草局指出,还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拯救大熊猫、海南长臂猿、兰科植物等重点濒危物种为目标,加快国家植物园、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心、繁育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濒危物种野外种群复壮,全链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金崑表示,这项工作不仅是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责任,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金崑:例如,科研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研究等方式,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护林员的日常工作是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的最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保志愿者和公益组织也通过各类活动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践中。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有了每个人的参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才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

海南长臂猿(国家林草局供图)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aka@cern.ac.cn TEL:0991-7885431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